一「物」相承
香港的創意專才一直走在世界尖端,在不同領域均表現卓越,對香港作為亞洲創意中心作出重大貢獻。他們除了在商業項目綻放異彩,在塑造本地文化方面也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香港貿發局邀請了二十六位來自不同專業範疇,例如建築、空間、平面、產品、飾品及時裝設計等的年輕設計人才創作了一系列向傳統文化致敬的當代創意裝置,重新詮釋傳統文化。每件裝置均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於新穎的理念和生動的設計中,讓上一輩與年輕一代攜手為過去的文化瑰寶注入活力,傳承傳統智慧。參觀者將可透過一系列有趣互動的裝置,了解到創意不僅能改善生活,亦能聯繫「過去」及「未來」,在保育及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發揚共創可持續都市的精神。


一幅椅
設計師蕭俞一如以往以傳統繩結工藝去做試驗(她過去七年也是用繩結作為每一個產品的設計語言),編織了一幅二維與三維之間的繩結 Macrame 椅子,營造出一個錯覺效果,看似可以坐與不可坐之間。蕭俞今次用了一些從未接觸的大型膠管來做材料,希望可以貼近現代化的感覺去演繹 Macrame 的工藝。
銅皮鐵櫈
金屬製作是香港上世紀最傳統的手工藝之一。高品質的金屬製品大多是由擁有數十年經驗的本地師傅純手工製作而成。金屬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材料,不僅有其他材料沒有的結構、耐用性和強度,它的可延展性亦帶來無限可能性。我們希望延承這歷史悠久的手工藝,創造一件適合我們當代的日常物品。這凳子利用一整張金屬片製作而成,絕無浪費,製作時無需工廠級的設備,使用簡單的機械即可對金屬片進行平整的切割。把仔細設計的曲線簡單的雕刻在一塊平坦的金屬板上,通過屈曲整張凳子便會立即構成三維翹曲,而物料的固有強度更使其能夠支撐自身重量。曲線的雕刻和彎曲需要格外小心和技巧,微小的偏差會導致凳子不穩定和不平衡。


曾偉俊,香港註冊建築師,現為納設計及建築事務所設計總監。他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課程,亦曾於香港、首爾及斯德哥爾摩的知名建築事務所工作。他的作品獲得多個獎項,並發表於多個設計比賽及刊物,其中包括贏得 2014 年度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何鴻禮,納設計及建築事務所設計總監,分別取得香港大學建築系學士學位及哈佛大學 GSD 建築系碩士學位。他曾於紐約、香港及中國內地工作,包括在香港大學 Career Discovery 及哈佛大學 GSD option studio 擔任助教。他的作品曾於美國、歐洲及中國內地展出,並發表於 a+t magazine、WIRED Japan、 米蘭世博 2015 美國館網站及 GSD Platform。

餅模遊樂園
杏仁餅是傳統美食,其製法更是一種傳統工藝,當中所使用到的木製蛋糕模具是當今食品工業大規模生產的先驅。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公共遊樂場的自由和創造力愈來愈少。這裝置是未來公共遊樂場的縮影,概念來自杏仁餅的製作工藝,模塊化的遊戲裝置彷如一塊塊杏仁餅,大家可自由壘起和堆砌「杏仁餅」,親自設計心中理想的遊戲裝置和遊樂場。在觸摸模塊的同時,大家亦可感受到了不尋常的質感和傳統杏仁餅的香味。
求香解說
「求香解說」是結合了傳統製香和求籤的互動裝置。以香藥箱作包裝,每顆香匣均配有一種氣味及一段籤文以解釋其香味背後的含意、功效和對未來的預測。以香味連繫社區,Max 旗下的另一社區創新計劃「摙香樓」特地邀請了一班小朋友製作出二十四款香港原味道,並為各種香味撰寫籤文,訴說每種氣味不為人知的故事。

盧劍雄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並取得性格透視® (一級)認可培訓師及全球職涯發展師等專業資格,盧劍雄現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注於生涯規劃及溝通技巧培訓。作為 okapi studio 的營運顧問,他提供產品研發及企業拓展的意見,過去成功成立了兩間附屬社企「撻香樓」及「香公所」和促成「Make Scents@Square Mile Plus」等合作,以香味聯繫社會。運用在全人發展及課程開拓的專長,他設計出「Train-the-Trainer」計劃,招募和訓練銀齡人士及少數族裔婦女成為製香班導師,建立共同價值。他又會為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設計提供意見,確保一切符合 okapi studio 的形象及方向。

鄭志堅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喜歡從香味去創作,主要以裝置及混合媒體作為創作媒介,主張從根源審視事物自身的價值,與大眾發掘源於生活的創意。畢業後開辦 okapi studio,曾到訪中國內地、日本、尼泊爾及印度等地研習「龍香」、「線香」、「印香」、「藏香」、「繩香」及「印度香」,回港後透過和慈善機構合作生產各種香味產品、為各大小商業機構及慈善團體開辦具各國特色的製香體驗班、組織本地農田導賞、舉辦與香相關的藝術展覽等活動,向大眾介紹香港「香文化」的多面性,並傳達「取之天然,棄之天然」的訊息。他亦創立了「摙香樓」,意指用一雙手來體驗搓、揉、摙香的一個地方,並走入社區,鼓勵大眾透過一雙手來感受自然和抒發自我。

高敏妮畢業於伊利諾州立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後致力於平面設計以及包裝設計,同時亦活躍於舞台劇,音樂節以及活動統籌工作。喜歡以文字與影象相會,更熱愛將不同背景和文化的藝術工作者連結起來。她的作品包括平面設計,包裝設計,攝影,多媒體創作,金屬工藝設計等。於 okapi studio、摙香樓和 Make Scents 幾個品牌中,她以圖像配合文字,以不同的角度為大家介紹品牌的特色與活動推廣,亦將品牌融入社區。

黃卓嘉畢業於香港城巿大學,主修政治,副修創意媒體。她自小學開始創作,主要以水彩及粉彩創作畫作及插畫。她擅長於畫作中探討政治及社會議題。在 2019 年,她創立了mgunyiu,在平台上發佈社會性及個人化的插畫,與朋友及同行者分享及交流意見。
Cabinet T
籠牢
Canton Treasure
由三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香港出口的手繪瓷聞名於世,許多歐美貴族懸掛在家中以示品味。林斷山明因為不捨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漸脫離生活,所以想設計一個燈光裝置希望將經典重現。這燈光裝置就是向這門工藝致敬,以當代廣彩繼續照亮空間。對林斷山明來說,這種用燈光裝置是創作和表達的新嘗試,既然是為當代空間設計,那麼碟上的解構傳統圖案使是另一種思考,思考廣彩瓷的未來發展。
銅鑼摩天輪
摺街
織藝傳承
麻雀檯
一百三十六隻麻將是廣東人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隻麻將上都雕刻了細緻的圖案。 「萬子、索子、筒子」是一個象徵符號,更是每副麻將不可或缺的部份,代表了中國「和而不同」的核心思想和傳統美學。桌子是聚集人的家具,此桌子融合麻將的各種元素,傳承廣東文化的玩趣與美學,更是一段喧鬧時光的印證.
月光寶盒
月光寶盒就像電影一樣,這個月光寶盒 (Moolight Capsule) 將帶您回到過去。這個手工製作的錫盒(由何伍記製作),裝飾有黃銅零件(由超記提供),包含三套經典棋盤遊戲:裝滿骰子的葵斗碗(在大埔舊市場購得),可以在電影[賭神]中看到; 反映外國人對中國觀點的跳棋(在線購買了50 年代的老式作品);以及由香港新進詩人由李美麒題字的一副手繪撲克牌。這些遊戲可以帶您擺脫目前的煩惱,回到過去。

郭達麟 熱愛設計、溝通及動手創作。受多年跨文化洗禮的啟蒙,Dylan 熱衷於公共空間,以及能在系統層面上惠及大眾的創作。Dylan 喜歡與用家直接溝通,了解他們對各項城市問題的看法,並利用其紮實的建造知識,設計出能滿足公眾所需的作品。


東西活字方塊塔
「東西活字方塊」是一個您可以觸摸和看到的字母塊,並由陰影和光形成。中和英文字博大精深,每個字均由很多基本元素組成,我們把英文字母抽象化,並轉化成中文字中不同的基本元素,把活字粒解體,並配合電腦化控制切割,製成獨特的 “港產字粒”。 我們抽象化文字的一筆一劃,注入每個字粒,讓大衆重新認識中、英文的美感和獨特性,字粒層層叠起,參觀者從這座塔中,可以發現到不同的組合形成不同的英文和中文字。


黃君諾是香港大學建築學文學士和碩士,並曾在 ENSA Paris -Malaquais 深造建築;也曾製作電影,包括 2014 年 FreshWave 電影和 HKSZ Bi-City Biennale 入圍 ;在香港和柬埔寨從事建築設計8年,並擁有全球志願工作經驗。於 2015 年共同創辦了 AGS 慈善機構,現任執行董事。

關鎮陞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碩士 (M.Arch.11) 及香港大學建築學文學士 一級榮譽學位 (BA (AS) 08, First Class Honours),在洛杉磯、東京和香港從事建築設計超過8年。2012 年加入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並於 2015 年共同創辦了 AGS 慈善機構。
封存
玉儀
為了讓觀眾們對玉器有嶄新的體驗,這次談浩然創作了《玉儀》。
小時候,他坐在爸爸的檔口中,常見客人會拿起玉石,在陽光照射下觀察玉的質素。如此動作是為欣賞玉石必做之舉。
「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萌生了《玉儀》這個設計初念,即邀請談爸爸 ━ 本土玉匠 談洲生 先生反覆試驗,運用談爸爸對玉石透光度的工藝經驗,揉合談浩然對設計和光學的理解,根據不同的透光度來親手製作特定厚薄的玉片。成功製出最薄的玉片只有1mm,務求將投影出來的視覺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所有玉片均精心挑選,玉質和颜色罕有, 例如紅玉,翠綠花青,冰白等。在強光聚焦燈底下映射出翡翠玉器獨有的豐富颜色和絢麗斑斕。每個影像皆無一相同,與玉石工藝中每件作品皆獨一無異的創作精神不謀而合。裝飾亦設有手柄供大家隨意切換玉片欣賞,細賞玉石手工的儀態萬千。

談浩然在 2010 年修讀 HKDI 產品設計課程,他在第 13 屆香港家庭電器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個人組別全場冠軍大獎,並曾擊敗 50 多個來自 17 間院校的設計學生作品,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傑出設計學生獎 2012。
他對跨文化設計情有獨鍾, 計劃將自己的設計意念結合父親的玉器生意。及後於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產品設計學士課程,亦曾獲星光實業有限公司獎學金一等獎。他的畢業作品- 小玉舍獲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校友會獎學金用作專業發展。他在2015年正式成立小玉舍,將他自家的設計融合他父親的玉石工藝。於2017年他的品牌小玉舍亦獲K11 The D Project 的產品設計比賽冠軍。

不眠遊樂場
The Spotted Blue Butterfly
The World’s Leaders
硬幣最特別之處在於其外觀設計隱藏了當地的歷史故事。很多地方的硬幣都鑄造了領導者的頭像和發行年份,昔日它們從不同的人物中手交手地流傳過,有其自身的經歷和旅程,它們就像會告訴你從前的故事,帶你去一趟時光旅程。受到不同硬幣設計的啟發,葉可殷利用傳統打金技術,從昔日硬幣中搜集了世界各地領導者的頭像,創作出名為「The World’s Leaders」的畫作。
香港三色
相信大多數香港人都知道紅白藍袋是什麼,它既耐用又便宜,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用過。紅白藍從1970年代就開始進口,並迅速成為一種流行的材料,從日常使用的儲物袋到作為天篷,在多種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它堅韌靈活的特性正正也像徵著我們「靈活變通,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的香港精神。這展品希望藉著重新構想這種具有香港意義的紅白藍,利用其特性創造出一種可以穿越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靈活家具。
何浚銘是次邀請了擁有60多年歷史家族生意的“萬和號” 第二代主理人Simon共同合作,並將應用紅白藍的不同技術結合於一套靈活的家具中。另外,博方文創藝術總監馬賽Kyo(陳重宏先生)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多元創作者,涉獵插畫、攝影、設計、廣告等多個領域。 馬賽Kyo已授權使用其創作的藝術字體在這展品上。


何浚銘於澳洲墨爾本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巴特萊特建築學院畢業,現於香港工作,曾參與獲得國際知名獎項的建築項目。何浚銘是一位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建築師,將工作定位為人類感官與建築空間的持續交流。他醉心於建造出和諧詩意的體驗空間,希望藉著空間可以觸動並喚起內心情感,探索建築的無限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