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建造業議會成員機構,香港建造學院(HKIC)擁有超過45年本地培訓經驗。是次展會重點展示智能工地系統、建築機械人等尖端技術應用,體現「先進科技已全面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
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展覽成功吸引德國、法國等海外機構的強烈合作意向。展位設計緊貼行業趨勢:「與其他參展商一樣,我們透過展示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來擴闊業界認知」。
今屆博覽匯聚22國參展,學院觀察到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包括我們在內,許多展位起用年輕講解員,有效吸引新血入行」。此策略成效顯著,共獲取30多個國際合作查詢,學生參與度較2023年倍增。學院宣布未來將加強VR培訓演示環節。
香港劇場社由行政總監 Lyle 帶領,集合社工及編劇團隊,專注以角色扮演遊戲(RPG)推動體驗式學習。旗下兩大核心項目——培養同理心的實境「劇本殺」形式《同理探索劇場》(EJL),以及探討社會議題的桌上RPG《生命抉擇劇場》——旨在透過建構主義方法「引發參與者反思並改變現實生活觀點」。
作為首次參展機構,團隊透過展示桌遊及宣傳單張推廣「培訓導師」模式。主要目標群體為社工及教師(「第一層客戶」),次要對象為有意成為RPG引導員的學生。
Lyle高度評價「異常熱烈的現場氛圍」,指出人流較其他展覽更為理想:「固定年度檔期造就了絕佳的資訊交流平台」。成功獲取15+間學校及NGO的工作坊查詢,印證展會對推廣特殊教學法的成效。團隊已確定於明年展會增加互動展示元素。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基金是2019年成立的香港慈善機構,以「助青年‧助明天」為使命,專注為香港青年提供大灣區升學、就業及創業支援服務。機構組織內地高校考察團及職業導向活動,協助青年「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第三年參與教育及職業博覽,基金善用展期安排:「特別重視星期四、五時段接觸學生群體」。現場提供即時會籍登記及紀念品派發,成功招募200多名新會員,同時推廣大灣區資訊平台及交流計劃。
會員招募數量較去年倍增,負責人評價:「這仍是我們最有效的青年接觸平台」,特別肯定與學校合辦的實地考察讓學生「超越網上資訊獲取真實體驗」。機構已計劃2026年擴大展位規模並增加互動元素。
東華學院行政主任Michelle負責招生及宣傳事務。作為一所自資院校,學院以放射治療學、醫療化驗科學及物理治療等醫療專業課程聞名,為學生提供除「八大」以外的升學途徑。
是次參展主要面向中四、中五學生及內地家長,現場提供課程查詢QR Code。Michelle指出:「約三至四成訪客為內地家庭,查詢高考生報讀途徑」,反映內地生源需求超出預期。
展會人流理想,首兩日已派發1,000個宣傳袋,中學生團更帶動早期人潮。Michelle評價整體經驗「相當正面」,尤其成功接觸內地目標群體,並透露未來將優化數碼宣傳工具以提升成效。
香港消防處招聘組助理消防區長金志恆表示,今年在教育及職業博覽會上展示五大主要招聘職位,包括消防隊長、合約救護主任、救護員及消防局控制室職員等。是次展覽旨在透過互動體驗吸引求職者,例如試穿制服、了解日常工作範疇,並重點介紹「體能及力量要求」等入職條件。消防處亦強調具競爭力的「薪金、晉升階梯及特別津貼」,以吸引不同年齡層人士,由青少年至長者均為目標對象。
部門期望藉此提升公眾對消防專隊及職業發展的認識,從而「加深大眾對消防處工作的了解,並引發他們的興趣」。活動氣氛熱烈,參與者涵蓋各年齡層,成效顯著。金長官表示:「展覽氣氛非常熱鬧」,並感謝這次直接與社區交流的機會,進一步達致消防處的宣傳目標。
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作為1966年成立的法定機構,透過全球51個辦事處推動香港貿易發展。是次展覽中,貿發局重點推廣品牌建立服務及招募計劃,包括行政人員培訓計畫及計畫主任職位,主要目標是透過收集履歷及直接招募吸收人才,成功與潛在求職者及招募平台建立連結。
其HR團隊表示,是次參展成效理想,建立了寶貴的網絡。
TechJob Asia的Darren和Terence介紹了他們創新的AI求職平台,該平台以「AI功能幫助優化履歷和模擬面試過程」有別於傳統求職服務。作為首次與HKTDC合作的參展商,他們提供了免費AI服務,包括即時履歷評估和AI面試練習站,展示「新AI技術如何突破傳統方法革新求職方式」。
是次參展主要目的是展示其尖端工具,特別是號稱「亞洲首創」的AI面試功能,幫助求職者提升應徵表現。反應超出預期,吸引從中學生到擁有20-30年經驗的專業人士等多元參加者,均對AI輔助職業發展深感興趣。「所有環節-AI面試、履歷診所和一對一諮詢-全部爆滿」,反映需求強勁。
團隊認為這次經驗對產品開發極具價值,並注意到參加者的熱情:「現場氣氛非常好,我們的服務需求很高」。這次成功的首秀證明了市場對AI驅動招聘解決方案的濃厚興趣。
菲臘牙科醫院行政總監嚴謝嘉莉女士表示,菲臘牙科醫院作為香港唯一一間牙科教學醫院,每年透過六年制課程培養90名牙醫,課程包含臨床實習。同時,醫院亦培育100至200名牙科專科人員,並作為公立醫療機構持續招收病人作教學用途。
有別於以往僅透過媒體宣傳(如在《明報》刊登廣告),今年首次設置實體展位。嚴女士指出:「我們安排多位學生駐守展位,向公眾講解醫院運作及課程內容」,成功同時達成招收學生與教學病人兩大目標。
儘管相比其他參展機構的互動裝置,本院展位設計較為簡約,但仍維持每日200至300名訪客的流量。嚴女士認為活動「非常值得參與」,特別感謝政府部門的支持,並已計劃擴大明年參展規模:「下年度我們需要更大的展位空間」。透過學生大使現場解說的互動模式,有效展現本院結合教學與臨床服務的獨特定位。
受訪者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碩士課程應屆生,懷著成為教師的理想參加今次職業博覽會。首次參觀的她不禁驚嘆:「氣氛好好,冇諗過會咁多人!」她直奔教育局攤位,更獲一位校長熱情接待,「傾足成個鐘」講解教職機會,令她喜出望外:「真係估唔到會咁熱情,解釋得好詳細!」
今次參展主要目的是探索教師職業發展,她透過學校電郵得知活動資訊(雖提供導賞團,但她選擇提前到場)。該參觀者特別讚賞校長超乎預期的耐心指導,展現博覽會的互動質素。雖現就讀碩士課程,她表明計劃進修教育文憑,以實現教師夢想。
總結體驗時,她興奮表示:「第一次嚟純粹想睇下,但現場嘅熱情真係難以置信!」是次博覽會不僅提供精準行業資訊,更成功促進參觀者與展商之間的深度交流。
Jane曾任小學教學助理,現時在中學從事兼職工作,今次參加教育及職業博覽是為了在轉行期間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作為非應屆畢業生,她特別尋求改善履歷的實用建議:「學生時期用的履歷格式已經不合時宜,博覽幫我修改到更符合招聘要求。」
是次參展主要目的是高效地獲取行業資訊。Jane高度評價大會安排,指出「攤位分類清晰、燈光充足、宣傳資料大小適中」,令參觀過程快捷流暢。她亦讚賞工作人員與參展商之間的協調:「排隊時職員會主動確認隊伍是否正確,確保流程順暢。」
談及收穫時,Jane認為活動具啟發性:「每個攤位分類明確,我能輕鬆找到所需資訊。」總括而言,今次博覽會在提供精準職業資訊。
Scarlett 就讀視覺藝術(VA)的中學生原本只對藝術相關職業感興趣,但參觀博覽會後眼界大開。她坦言:「平時淨係喺教科書同老師講課度學嘢,但今次有專業人士深入講解,令我明白多好多!」最意外係發現消防員等從未考慮過的職業,其「高人工同充滿挑戰性」的特質令她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參展主要目的是開拓視野,而豐富的互動體驗令她印象深刻。試玩消防員的引體上升訓練器和警察反應測試後,她興奮表示:「展會涵蓋各行各業,專業人員不但講解得詳盡,仲畀我哋親身體驗!」這些實戰環節讓理論知識變得立體易明。
談及整體感受時,她盛讚:「現場氣氛超好,人人都好投入!」特別欣賞「工作人員解釋時極有耐性又全面」。是次經歷成功突破她原有框架,不再局限於設計相關出路,開始探索更廣闊的職業可能性。
蔣小姐(Cathy)現就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工商管理及心理學系二年級,她參加今次博覽會是為了探索職業方向。她表示:「我來這裡是想了解香港就業市場同勞工處等就業政策。」由於尚未確定職業路向,她特別向香港貿易發展局等官方機構尋求指引,並指出:「透過展會認識咗好多正式嘅職業探索渠道。」
是次參展主要目的是為職業規劃收集資訊,Cathy認為展會達到預期效果。她特別讚賞活動氣氛:「現場大家都好熱情,仲有好多互動攤位。」今次經歷讓她更深入了解香港就業環境,有助縮窄未來職業選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