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理大专利纺纱技术改善棉纱质量
知识产权交易开拓应用

 

 

内地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製造业界都想尽办法节省开支,纺织业亦不例外。近年不少内地纺织厂,基於成本考虑,改用价钱较低的合成纤维生产布料。奈何消费者始终偏好棉质衣物,业界不得不扭尽六壬另闢途径。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发的扭妥(Nu Torque)纺纱技术,不但提高产量,降低用电量,而且生产过程环保,更重要是新技术能改善布料的质感,令棉织品如名贵的茄士咩般细滑轻盈。利用扭妥技术生产的牛仔布,可营造出各种洗水效果,深浅随意,变化多端。理大透过非独家授权的方式,令技术得以被纺织业界广泛采用。

 

布料更柔顺 产量提升达四成

 

传统纺纱技术沿用了二百多年,织出来的纱线仍然解决不了残馀扭矩高,纱线容易扭曲互缠的问题,需要添加化学定型剂理顺,否则布面会出现条纹扭曲的情况。而一般低捻度纱线虽然残馀扭矩低,手感好,产量也高,但纺成的纱线强度偏低,容易折断,难以後续生产。

 

理大纺织及製衣学系由1996年开始研发扭妥纺纱技术,改善纱线的质量。理大纺织及製衣学系讲座教授陶肖明说︰「扭妥纺纱技术利用物理学原理,改善纱线结构,令纱线捻度低,强度高,即线身较顺直,少扭曲,不易断开。由於捻度较低,用棉量较少,纱线产量比传统纺纱方法高出20至40%。此外,采用新技术生产的纱线所编织出来的棉织物份外轻盈,不但织面平滑光洁,还可减少染料用量,而且质感柔顺、松软舒适,高坚韧度的纱线亦令织物具备更强的抗起毛球功能。」

 

理大纺织及製衣学系先後得到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和创新科技署等机构支持,不断改进是项技术,至今已发展至第五代。新技术不但提升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耗电量亦较传统技术低20至40%,而且不会造成污水及废气排放,符合环保生产原则。扭妥纺纱技术的另一大优势是,只要在传统的纺纱机上附加装置,即可应用;换言之,厂家毋需取缔旧机,以及投入大量资金更换新机。

 

技术获两岸及澳洲等地厂家采用

 

扭妥纺纱技术已经在中国及美国取得专利,而为了令更多纺织厂可以应用到这项新技术,理大采用了非独家授权的方式,将技术转移予内地、本港、台湾、澳洲以至东南亚地区的厂家。目前已经有十多家纺纱厂,透过专利授权,正式采用这项技术,应用於生产上。采利用这种技术製成的织品远销欧美及日本市场,当中包括全球年销量超过96亿美元的日本著名服饰品牌。

 

陶肖明表示︰「现时全球约有二亿锭纺纱机,而中国大概有一亿锭纺纱机在投产,占了总数的一半,可见这项专利技术,在全球包括内地有庞大的发展潜力。」

 

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减低生产成本,更可衍生出品牌商业价值。理大企业发展院助理院长(科技转移及产业化)林国然表示:「理大已为扭妥纺纱技术完成商标註册。凡采用该技术製成的纱线所生产的布料及衣物,都可选择附加Nu-Torque品牌标籤,以显出纺织品的附加价值,吸引消费者购买。」根据授权厂家的计算,自该技术面世以来,所製成的授权纺织品及服装销售额累积总值已超过54亿港元。

 

本港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具优势

 

除了纺纱技术外,近年香港有很多由学术界主导研发的创新技术扬威海外,因而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企业来港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和技术转移。林国然说:「香港毗邻内地,也是亚洲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很多国际企业均透过香港这个平台购入专利技术。香港多家大学更开设独立部门,充当中介角色,为研究单位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致力与工业界建立联繫网络,进行知识产权交易。理大的发明以科学为本、应用为导向,能紧贴市场需要,因而提高知识产权交易成功的机会。」

 

他指出,理大成立「企业发展院」,是希望促进知识转移及创业培育,为学术界及工商界提供一个平台,联繫及促进双方的紧密合作,互惠互利。该院把科研成果透过不同渠道,介绍给工商界,并且定期出版科技通讯,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展览及香港贸发局举办的商贸团,向外推广大学的专利技术。

 

理大与投资者主要在香港进行知识产权交易。林国然解释︰「香港法制健全,也是国际仲裁中心,许多国际机构都对香港很有信心,乐意来港签订授权合约。而且,在转移技术的过程中,香港可作为技术支援的後盾,令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倍感安心。」

 

报章专栏
理大专利纺纱技术改善棉纱质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