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於8月26日公布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意見。目標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和全球合作六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過70%,到2030年提升至逾90%。《意見》提出人工智能在上述六大重點領域的應用推廣。具體內容包括:加速科學發現進程;驅動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和效能提升;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探索無人服務與人工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加強智能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娛、電商、養老、託育等生活服務品質;推動智能終端「萬物智聯」,培育智能產品生態,建立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工信部於8月22日公布,中國首項管控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要求》(GB 26572—2025),將於2027年8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將管控電器電子產品中可能含有的10種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對各有害物質的含量提出強制性要求。標準訂明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RoHS)標識、含有的有害物質信息披露及技術支撐文檔保存等要求,確保當局可以追溯及核查有害物質管控結果,進一步加強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的管控工作,並回應企業關切,順應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趨勢,鼓勵企業通過二維碼與電子屏幕顯示等數字化技術生產有害物質信息規範標識。
8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見證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向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2018年,科學技術部同意內地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於香港的夥伴實驗室正名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配合國家整體發展規劃,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於2023年啟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科學技術部於今年1月批准15所香港的實驗室重組為全國重點實驗室,包括香港大學的新發傳染性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的轉化腫瘤學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城市大學的太赫茲及毫米波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等。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已自7月1日正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