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Fab | CENTRESTAGE

服装承载时间的份量,也延续城市的触感与个体的经历。作为 CENTRESTAGE 2025 的 Emerging Designers 之一,selfFab. 创办人兼创意总监 Menu Tsai 以香港为起点,连接东京与上海,观察城市肌理如何渗入衣物,如何在缝线与剪裁中生成一种态度。

作为香港时装界年度盛事的 CENTRESTAGE,今届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品牌,新锐品牌 selfFab. 亦其中亮眼之一。创办人兼创意总监 Menu Tsai 以「Remake、Reconstruct、Replay」为创作轴线,拾起旧衣的缝线、制服的结构、城市文化的视觉符码,让经历过时间的布料重新呼吸,让曾经存在於日常的细节,在服装的形式中获得崭新叙述的空间。

selfFab. 的设计语言由「拥抱混合性」的直觉延伸而来,糅合个体记忆与地域质感,将香港、东京、上海叁座城市的生活节奏、视觉美学与文化氛围,编织成一种既贴近身体又充满距离感的时装叙事。制服的利落、工装的逻辑、旧物的残痕,并置其中,又被有机地连结,模糊风格的界线,也拓宽了服装的更多可能性。

对她而言,服装不仅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故事,也指向当下与未来的身份意识。从对城市边缘文化的蒐集,到创造可以「改变」的衣服,Menu Tsai 将这些「碎片」层层缝合,化作服装的筋骨,唤起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共振。

透过与 Menu Tsai 的访谈,能感受到她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探讨服装与穿著者之间的关係,如何在轮廓、材质与意识的堆叠中被慢慢建立。正如「self fabulous」这个品牌名,即是希望每个穿上 selfFab. 的人,都能有自己独有的诠释方式。

VOGUE HK:你从香港出发,却遊走於不同城市之间。在你心中,香港有怎样独特的视觉美学与文化线索是无可替代、且必须在设计中保留的?

Menu Tsai:我在香港土生土长,我认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质之一,就是我们天生懂得如何拥抱混合性。要说有哪一种视觉元素是无可取代,其实很难下定论;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那种本能——将看似不相关甚至矛盾的元素混搭在一起,却能让它们和谐共存。这对我来说,非常「香港」。

这在我的设计语言中经常体现为一些出乎意料的结合。例如我们上一次时装展中,模特儿穿上了真正的足球钉鞋走上天桥。最初大家都会问:「穿这些鞋怎麽走路?」但我回答:「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男士版的高跟鞋。」一年後,你就会在 IG 上的 Influencers 穿著镶钉的靴子。我想,这说明了当你挑战既有规则时,时尚的面貌能够如何改变。

VOGUE HK:作为一个扎根香港、活跃於不同城市的创意品牌,selfFab. 如何定义自身的「文化身份」?而这种身份又如何渗透於品牌的视觉与设计语言中?

Menu Tsai:对我而言,selfFab. 的文化身份一直是流动且不断演变的,因为我不相信品牌要固守某种单一形象。这样太沉闷了,对吧?我们每个人都在改变——随着年龄增长、时代变迁,那麽品牌为甚麽不能反映这一点呢?

selfFab. 的核心是「转变」——我们从不为某一种特定人群设计,也不会把自己局限於单一的视觉风格。我们的设计语言是多元的,融合了我经常穿梭的几个城市的文化影响:香港、东京、上海。每个城市都带给我不同的视角,而这些自然会渗透进作品之中。

举例来说,在东京,我认为 selfFab. 所传达了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在重新诠释足球文化方面。我们将它解构、扭转,赋予情感与象徵意义。有些人会很喜欢,也有些人会感到困惑,但这正是文化对话的一部分。我认为这也很「香港」:不是简单地借用文化,而是将它重组成新的东西。

这种即兴的混搭创意,来自我们在一个东西交融、新旧并存、高雅与通俗文化碰撞的城市成长的经验。这种碰撞和张力,正是香港的独特风味所在。

VOGUE HK:你的作品给人以「当代」与「文化锋芒」的印象,但潮流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你如何界定 selfFab. 的当代美学?这又如何与「永恒」或「经典」产生关联?

Menu Tsai:selfFab. 建立於变化与转化之上,但这不代表我们在追逐潮流。我不认为「当代」是短暂的,相反,我认为它是一种诚实地回应当下时代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重组运动服装或传统轮廓时,目的并非怀旧或噱头,而是希望提出更深层的问题:在今天,身份认同意味着甚麽?制服或衣著如何塑造我们的存在?当你从这些文化张力出发,最终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崭新甚至大胆的外观,但背後的思维却是永恒的。

所以儘管我们的设计形式与材质不断变化,核心始终一致:我们以时尚作为重新建构文化的工具。这不是追逐潮流,而是一种长期的语言,我相信这种语言可以成为经典。

VOGUE HK:很多人将「可持续」简化为物料选择,但 selfFab. 则以「Remake」、「Reconstruct」和「Replay」作为品牌核心。你如何理解设计驱动的可持续性时尚?

Menu Tsai:对我来说,设计驱动的可持续性,是指创造可以「改变」的衣服——不论是穿著方式、用途,还是未来可以被重新製作成其他东西的可能性。它讲求的是延续衣物的生命力,不仅是物理上的耐用,更是情感层面的持久共鸣。

在这个物质过剩的世界,我们往往也变得更不懂得珍惜。如果你对一件衣服感到厌倦就将它丢掉,那是一种浪费——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创意上的。但如果一件衣服承载着故事,能够陪伴你经历不同人生阶段,那它就有了值得保留的价值。

因此在 selfFab.,我们实践「Remake、Reconstruct、Replay」的理念,不只是关於用甚麽布料,更是关於设计本身——模组化、可调整、有情感深度的设计。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製作「可持续的衣服」,而是设计出让人愿意一直穿著、留住的衣服。

VOGUE HK:你们经常运用 Vintage 材料与旧衣重构,这些手工处理的过程是如何赋予服饰新的语言?selfFab. 怎样看待「工艺」在当代时尚中的位置?

Menu Tsai: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希望创造人们想要珍藏的衣服。这也是为何我们花很多时间逐件改造 Vintage 材料,逐步重构,不只是为了视觉上的效果,而是要打造出拥有故事的衣物——会引发对话、带有内涵的衣服。

对我来说,今天的「工艺」不再只等於「由零开始」的传统手作。在 selfFab.,工艺的含义也包括「解构再生」:寻找旧衣、了解它们的过去、分解重组,最後再构想它的全新形态。这个过程从概念到拼贴、再到成品,背後每一步都相当有意识。所以我认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情感层面上,从「碎片」中重新构築的过程,都是当代工艺的一种有效形式——这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深度。

VOGUE HK:这次在 CENTRESTAGE 即将展出的作品中,有哪一件作品最能代表 selfFab. 的演化?

Menu Tsai:有一件作品非常能够体现 selfFab. SS25 的进化,那是一件用巴西柔术服的碎片重构而成的西装外套,结合了和服风格的剪裁。虽然它像一件经典西装般剪裁,但其结构却蕴藏了武术与传统东方形式的精神。这件作品表达了我们如何将文化的功能重组为时尚的形式,也展现出 selfFab. 持续探索「制服」的意义。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是一件以剑击装备为灵感的时装展作品。我们誇张化了轮廓,使其同时具备保护性与优雅感——几乎像一套未来感十足的盔甲。我们最近更深入地探索了这种对比:结构与情感,功能与象徵之间的张力。

VOGUE HKselfFab. 给人的感觉强烈而鲜明,你个人内在的「柔软」是否也会体现在某些创作细节中?

Menu Tsai:当然。我相信每位设计师都会在作品中投射自己的一部分——毕竟,最诚实的创作素材,就是我们自身的经历。不论是成长背景、经历过的事情,还是我们对美的看法,这些都是非常个人化的元素。所以,在大胆之外,作品中总会有一层更感性的、微妙的情感。

话虽如此,selfFab. 并不是要将每个人变成我的投射。「self fabulous」这个名字,正正就是希望每个穿上 selfFab. 的人,都能有自己的诠释方式。这不是关於模仿,而是关於个人的演绎。

至於个人那份「柔软」?我想它确实存在——不是以戏剧化的方式,而是藏在每件作品所承载的生活经验之中。它存在於我们让事物衝突、又让它们各归其位的过程中,也许这正是使作品感觉真实的原因。

VOGUE HK:接下来,selfFab. 希望探索哪些文化叙事或主题?你会如何用时尚来回应它?

Menu Tsai:最近我特别想探索的是:本地文化中逐渐消逝的片段,尤其是 80、90 年代的香港文化。但我不想以怀旧的方式重现它,而是将它作为一种仍具生命力的符码来演绎。

我不想重塑过去,而是想让它进化。不管是一个被遗忘的品牌、一种街头风格的态度,亦或是旧港片中独有的情绪色调,我都想探索这些文化痕迹如何被编辑、碰撞,并重组为新的形式。对我而言,时尚就是测试这些可能性的媒介。它不是让你「穿成过去的样子」,而是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段过去从未终结,它今天会是甚麽样子?

这正是我希望 selfFab. 持续探索的文化叙事——一种混合而持续演化的语言。

HKTDC
HKTDC
HKTDC
HKTDC
HKT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