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訊 | 國際環保博覽

Market News Picture
美國擬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加徵新關稅
2025年5月

美國政府於2025年4月21日宣布,對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的進口太陽能板徵收不同程度的關稅。在上述東南亞四國經營的中資企業,出口產品到美國時也將受到影響。此前,美國商務部在一項調查中表示,這些國家的製造商利用中國政府的補貼,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將太陽能板傾銷到美國市場。

Market News Picture
歐盟推出新指引以便實施反毀林法規
2025年4月

2025年4月15日,歐盟委員會推出新指引,以簡化歐盟反毀林法規(EUDR)的執行程序。該法規將於2025年底實施,新指引旨在減輕企業的行政負擔,並確保歐盟各國一致執行法規。

Market News Picture
綠色可持續發展仍是大灣區重要發展方向
2025年3月

隨著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各國紛紛加快制訂應對的環保政策。中國履行《巴黎協定》承諾,制訂「雙碳」目標,致力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也配合中央政策,努力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在這背景下,大灣區企業除了需要遵守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減低法律與財務風險外,也積極回應消費者對環保的需求,以發掘綠色環保商機,同時致力成為在 ESG方面表現良好的企業。超過九成(98%)大灣區企業計劃在未來2年增加或維持ESG方面的資金投入,較2023年(94%)高4個百分點,當中有40%企業表示將增加對ESG元素的資金投入,高於2023年的30%。

Market News Picture
印度撤銷進口太陽能設備免稅政策
2025年2月

印度的中央間接稅及關稅委員會已撤銷進口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免稅政策,自 2024 年 12 月 17 日生效。保稅倉庫製造加工(MOOWR)允許企業將進口太陽能組件和電池存放在保稅倉庫,未開始生產太陽能產品前毋須即時繳納關稅。太陽能模組和電池的適用基本關稅率分別為40%和25%。MOOWR也惠及電子、製藥、食品加工、皮革製品和紡織品等其他行業。

Market News Picture
歐盟將實施「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法規」統一區內包裝法規
2025年2月

為應對廢物問題及促進可持續經濟發展,歐盟正全力推動「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的實施,進一步規管進口商、製造商、供應商、代理商等產品的包裝及包裝材料。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舉辦「掌握歐盟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法規:港商須知」網上研討會,以協助香港中小企瞭解及應對法規對產品包裝要求的重大轉變。

Market News Picture
廣東公布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
2025年2月

廣東省政府於2024年12月23日公布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非化石能源消費提升、石化化工行業節能降碳、建築節能降碳、交通運輸節能降碳及用能產品設備節能降碳等行動,以達致重點領域和行業於2025年減排二氧化碳約910萬噸的目標。

Market News Picture
中東機遇:港企助阿聯酋復育珊瑚礁
2025年1月

Archireef是由香港大學孕育的初創公司,由港大生物科學系博士生余碧芬和她的指導教授David Baker博士於2020年創立,後者現為Archireef的首席科學主任。他們推出全球首創的3D打印陶土珊瑚礁盤,以創新的方法復育珊瑚礁。追本溯源,這項創新的方案與他們在香港西貢沿岸復育珊瑚礁的經驗有關。

Market News Picture
美國針對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板加徵關稅
2025年1月

美國商務部宣布會對進口自4個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板加徵關稅。根據美國商務部於2024年11月29日刊發的初步決定,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光伏電池及相關元件須繳納21.31%至271.2%的反傾銷稅。

Market News Picture
廣東推動能源科技創新促進能源產業發展
2025年1月

廣東省於去年12月5 日公布推動能源科技創新促進能源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目標到2027年,適應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並提出多項重點任務,包括加強統籌引導、加快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培育壯大能源產業集群以及加強資源要素保障。

Market News Picture
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
2025年1月

推動供應鏈多元化、拓展新市場(尤其是炙手可熱的東盟市場)以及實踐綠色可持續發展,基本上已是企業共識,而在很多層面上這些議題都是互為關連、相輔相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與大華銀行(香港)繼續攜手合作,繼於2023年就後面兩項議題進行調研後,於2024年第三季度再次合作,不但持續追蹤大灣區企業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進程及投資動向,而且加入新角度,更深入地瞭解大灣區企業在調整業務策略、於内地和外國建立多元化供應鏈的背景下,與東盟各國貿易往來及投資互動的情況。是次調查對600家香港及大灣區內地5個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的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會與2023年《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及《開拓綠色潛能:發掘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機遇》的部分數據進行比較,作出綜合分析。

跳到第